邮箱:pharmengin@sinopharm.com

网址:www.pharmengin.com

邮编:430077

合规举报:hgjubao@sinopharm.com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09-03-02   浏览次数:9046

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医药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现就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医药行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43亿元,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利润总额606亿元,出口总额107亿美元,2005-2007年间年均递增分别为21.6%、21.9%、31.1%和22.4%,继续保持持续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低水平重复严重,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同时,药品生产总体质控水平不高,药品安全存在隐患。

    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下,国内医药市场加快启动和发展,行业管理规范、环保标准的提高加速医药行业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医药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医药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医药行业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医药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医药产品的安全、有效、经济,满足全国人民防病治病的基本需求,提高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则

1、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创新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巩固、发挥和提升医药行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新产品和先进工艺技术。把增强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通过创新发展、淘汰落后技术,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从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过程加强医药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药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信贷政策调节和财税政策支持,全面执行环保、资源开发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二)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1、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医药产品质量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地满足国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在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领域,争取有15个自主创新药物和20种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实现产业化。加强名医名方开发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发展现代中药。以满足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设施配置、更新换代的临床需求,优先发展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重点实施临床需求量大、应用面广医疗器械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新增20种数字化、无创或微创的诊疗设备和医用材料进入产业化。

2、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加大政府和企业医药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在医药行业建立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达到5%以上。

3、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结构调整的重点

(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加快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政府医药科技创新投入,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引进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培育原始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创新为主的发展。

(二)产品、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

    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突破大规模细胞培养、高密度发酵、蛋白纯化等下游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的规范化发展,加强中药标准的完善和提高,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以工艺技术二次创新为手段,在化学原料药领域重点开发和推广酶法生物转化、手性技术、结晶技术以及三废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高效节能环保等一批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加大药物制剂开发,提高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争取在国际药物制剂产品市场上实现新突破。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加快常规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和规模化。

(三)改善产业组织结构

    继续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医药行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鼓励科技型企业向专业化和特色方向发展,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理的产业格局。

(四)优化产业布局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的契机,根据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状况,按照“突出特点、特色发展”的方针,优化医药产业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个专业性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划与配套,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节能、环保政策,在产品、产业链的配套和布局上,摸索医药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四、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措施

(一)制定国家医药产业政策,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对保障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以此协调财政、税收、价格、监管、医保、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政策,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承担起保障国民健康用药、保证国家用药战略安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加快推动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制定和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监督管理办法与配套政策,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和用药安全,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医药行业研发、技术平台建设

    加大政府医药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医药研发,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目标,体制为突破”的医药创新机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开发平台,打造一支国际一流的研究开发队伍,引导大专家进入大企业,搭建大平台,形成大体系,提升医药科技与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医药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

    针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从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产品、技术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解决一批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发展的关键性工艺技术,以及绿色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等共性技术。

(四)实施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提升产业层次

    在中药领域实施《中药现代化专项》。从起始原料入手,建立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推进中药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更好地发挥出中药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设立《化学药物制剂出口专项》和《制剂出口配套原料基地建设专项》,积极推动企业实施cGMP改造,加快与欧美发达国家药品生产质控体系的接轨。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我国整体原料药和制剂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设立《医疗器械国产化》专项,面向国内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研制开发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急需的医疗器械。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技术瓶颈难题,在重点领域实现重大医疗装备的本地化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五)推动医药产品、技术标准的提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贯彻实施《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严把土地和信贷闸门,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制定高风险和产能过剩产品的行业准入标准,推动医药行业的优胜劣汰,使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六)大力推动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建立医药行业运行监测网络体系,完善医药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建设,密切关注行业生产、投资和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趋势,做好医药行业运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加强国际医药市场、政策信息研究,建立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主动为国内医药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我国医药产品和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医药企业内部ERP系统建设和实施,充分发挥ERP系统对医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管理、提高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医药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落实推进医药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地方和行业的指导。
新闻来源:中国医药统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