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pharmengin@sinopharm.com

网址:www.pharmengin.com

邮编:430077

合规举报:hgjubao@sinopharm.com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民营新药研发悄然兴起 正向技术型逐步靠拢

发布时间:2009-02-25   浏览次数:97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医药经济也随之发展壮大,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医药市场扩容给药研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了解,除国有药研机构引领市场之外,大量民营资本的踊入使民营药研机构的发展势如猛虎,且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国内药研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民营药研机构悄然兴起,收获着医药产业中重要的一根麦穗,成为新环境下的市场新宠。

  究竟民营药研机构在我国医疗研发领域作用几何,目前尚难定论,但无可置疑的是,民营药研机构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民营研发全国开花

  有人说,新药开发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慢,可一旦形成产业化,则回报惊人,相当于获得了一台印钞机。这年头,比的就是耐力。也有人说,谁控制了药物研发,谁就控制了医药市场的源头。对此,研发企业是顾虑重重。

  “对于新药研发,每个企业都明白它将意味着未来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也想在研发上有所建树。但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或制约,药研机构在研发上的投入往往是慎之又慎。”浙江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首席顾问祝匡善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近些年来,受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影响,一部分主流研发院所在新药研发成果的转让方面下行压力大。也正值此时,一部分民营药研机构"乘虚而入"。由于他们非常灵活、机动,且拥有高效开明的先进管理模式,以及对研发方向的明确定位,使民营药研机构成为新经济环境下新宠的形势已初见端倪。”

  就目前而言,现在的民营药研机构虽还没能占主导地位,但这股力量的诞生确确实实给我国的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活力。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不得不再次刷新了对“民营”这个概念的印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熊光练教授在谈到民营药研的发展时,喜悦地说:“结合国内外实情,民营研发机构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它以短、平、快见长,能迅速打通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报批等产业链。目前,民营药研在全国已遍地开花。”

  研发向技术靠拢

  近日,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了解到,2008年国内药企呈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的新药(含仿制药)有3413件,与2006年和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5%和18%,(其中仿制药申请分别同比下降了85%和46%)。这主要是由于仿制药申请和简单改剂型等申请数量的大幅度下降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注册申报数量开始趋于正常,药品研发更加趋于理性。

  “由于为大型知名医药企业提供新药品种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且风险相对较低,近年来,国内顿时出现了许多民营药研先锋队,它们小而散,杂而乱。”武汉市一家民营药研企业的负责人分析认为,在利润高、风险低的诱惑下,民营药研机构能自保清醒吗?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怎样发挥优势,弥补资金和人才的不足成为关键。今年是新医改的开局年,市场扩容对民企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也得量力而行,注册审批的新药减少,与民营药研企业思路的转变有很大关系。渐渐地,药企开始务实并重视研发合作、寻求扶持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实"产、学、研"相结合等新思维,技术型民营药研机构也正变得更受欢迎。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民营药研一般采用的是走仿制路线,然后拿着“药方”找药厂谈判从中合法获利。受内部因素的制约,很容易造成盲目、重复的研发投入。祝匡善亦认为,民营药研机构要对市场有一个清醒的判断,结合国内外的环境及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发展思路要有新思维、新突破,扬长避短,使其研发之路更具前瞻性、可持续性、科学性。

  资金瓶颈阻碍创新

  民营药研的飞速发展给我国药研领域带来的巨大活力是不容置疑的。目前,每年新药注册中超过70%的品种来自于民营小型药研公司,但真正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药却是微乎其微,这不得不引起业界的深思和担忧。

  一位研发机构的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药研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打江山,其艰难可想而知。由于国有药研机构拥有国家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民营药研日渐崛起掀起我国药研领域竞争浪潮是必然的。但民营机构缺少资金支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外,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在全球医药生产企业中处于落后的水平,在西药方面,特别是在新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方面均显不足,这也给企业吸纳资金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目前,我国民营药研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缺少融资渠道和政府政策的扶持、新药开发能力弱、缺乏尖端技术支持,西药中的97%都是仿制国外的品种,自我研发能力极为薄弱,开发的新品种更是屈指可数,新药的科技含量低。熊光练教授提醒业界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是挑战,是险阻,是难题,企业要创新,必须发展新思维、把握先机、居安思危。

来源:医药经济报 录入时间: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