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pharmengin@sinopharm.com

网址:www.pharmengin.com

邮编:430077

合规举报:hgjubao@sinopharm.com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关注原料药产能过剩危机 国内企业悲喜交集

发布时间:2009-02-18   浏览次数:14686

    “为解决国内大宗原料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医药产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新的过剩发展态势和无序竞争局面,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了限制盲目新增产能的相关政策,但市场竞争的不理性和相关政策的缝隙等因素又使青霉素产能过剩依旧重演。”

    近年来,中国原料药在规模效益一再诱惑以及产业规范化日渐深入的状况下,企业的产能上去了。光从数据看感觉很美,但要知道,原料药属于高耗能行业,如此大面积的产能过剩,无异于资源浪费。在实际需求面前,产能利用率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原料药企业要从建立节约型经营模式的角度出发,制药企业应摒弃小圈子观念,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减少无谓的外延式扩产,通过互惠互利的有序竞合,把已经形成的产能实现最大化利用,真正实现原料药产业健康发展。

    提起维生素、青霉素原料药产业,中国制药企业可谓是几年欢乐几年愁。欢乐的是中国维生素年产量超过3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60%以上;青霉素年产量超过5万吨,占世界份额约90%,原料药销售中有超过60%是出口消化,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原料药大国的标志性产品。愁的是市场起伏波动相当大,行业效益非常不稳定,大宗原料药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国内原料药企业低价出口竞争,原料药行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目标备受挑战。

    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2004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发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国家将禁止投资,投资管理部门也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质检、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凡违反规定进行投融资建设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

    为解决国内大宗原料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医药产业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新的过剩发展态势和无序竞争局面,国家早在2005年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便将维生素C和青霉素原料药列入限制类项目。

    2006年12月12日,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其中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中的医药项目包括维生素C原料项目、青霉素原料药项目、药用丁基橡胶塞项目和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
    2007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将维生素、青霉素等大宗原料药划入限制外商投资行列;12月14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继续将维生素、青霉素两类大宗原料药划入限制发展类项目。对资源消耗型大宗原料药产业布局进行宏观政策性的限制投资和限制发展,充分体现了政府科学发展观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在半合成青霉素、头孢类原料需求继续增长的推动下,近3年来,青霉素产量递增万吨以上,产能也增加了两万吨以上。2006年国内青霉素产能达到65000多吨,产量达到45000吨,产能利用率约69%;2007年青霉素产能接近80000吨,产量达到56000多吨,同比增长了26.11%,产能利用率提高至约71%。2008上半年,青霉素工业盐产量达30132吨,推测全年产量可能在56000~58000吨左右,预计过剩10%左右;2008年,青霉素产能预计将达85000吨以上,产能利用率又降至68%;如果加上随时可以互换生产的青霉素潜在产能,预计接近100000吨,按此计算产能利用率仅有50%多。

    2008年上半年,大宗原料药普遍迎来好光景,产量、出口量、销售价格同步提升,维生素C、青霉素更是首当其冲。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下半年,新一轮市场价格竞争烽烟骤起,青霉素再次陷入价格拼争;过去三年一轮回的市场大波动,如今变成一年三波折。年底又遭遇印度市场反倾销起诉,直接原因便是产能、产量严重过剩。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限制盲目新增产能的相关政策,但市场竞争的不理性和相关政策的缝隙因素又使青霉素产能过剩依旧重演。

    综合分析来看,制药企业粗放型经营意识和宏观环境限制政策有缝隙是导致青霉素产能近几年持续过剩并逐步加剧的主要原因。下游制药企业溯源寻求原料自供引起产能潜在扩张,半合青中间体6-APA、7-ADCA和原料药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生产企业倒推经营发展起了青霉素项目,进一步提高了青霉素产业的外延产能;设备置换改造也带来了产能潜在放大:本着提高单罐批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则,一些企业更换了设备利用率更高的较大容积的发酵罐设备,以提高青霉素产业的内涵产能。另外,青霉素生产技术进步也成为带动产能潜在增加的客观推力,菌种技术优化带来的发酵单位提高和精制技术提升带来的提取收率提高,进一步提高了青霉素产业的技术产能。(张正海)


来源:医药经济报 录入时间:09-01-06